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220千伏超高压电力电缆
< 返回列表时间: 2010-01-26来源:电气自动化新闻
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逐步加快,我国对220千伏特高压电力电缆的需求快速增长,导致众多实力雄厚的电缆企业竞相投资。”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市场。近8%的成本利润接近110kV及以下电压电缆利润的两倍,这无疑会刺激更多企业的投资热情,不断增长的市场容量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竞争。”。2010年1月8日,上海电缆研究所一位专家向本报记者介绍了220千伏特高压电缆的市场情况。但就目前国内特高压电缆市场而言,在国内电网企业的投标中,能成功中标的企业寥寥无几。因此,对于大多数已经或即将投产特高压电缆生产线的企业,国家电网电力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利明建议,要加大质量控制,注意投资风险,避免盲目投产。据国家电网电力研究院统计,2008年,我国220千伏超高压电缆消费量约930公里,形成约23亿元的市场空间;2009年,我国超高压电缆消费量约2500公里,形成约50亿元的市场空间;2010年,随着电网公司超高压电网的蓬勃发展,我国对超高压电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电缆需求量将增加3200公里。初步预测,将形成约64亿元的市场空间,比2009年增长27%。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建和投产的220千伏特高压电力电缆塔生产线近60条,年生产能力达22500公里,远远大于市场需求。”但由于高压电缆的电压等级较高,主要用于重点城市或重点大企业。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220kv特高压电缆的投标中,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投标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安全运行性能。因此,在超高压电缆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国内只有青岛韩县、沈阳古河、山东鲁能等8家具备电网系统供货资质的企业,形成了少数优秀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格局。”国家电网电力研究院电缆专家欧阳本宏说。新远东电缆集团总技术工程师王传斌告诉记者,早在2005年底,新远东电缆集团和山东阳谷电缆就分别开发了220千伏特高压电缆。2009年,新远东电缆220kV特高压电缆通过国家电网电力研究院测试。目前,新远东正计划新增2-4条特高压电缆生产线,以加快进入特高压电缆市场的步伐。记者还了解到,像新远东电缆集团和山东阳谷电缆公司一样,有十几家企业计划进入或增加生产线。欧阳本宏告诉记者,随着引进设备的采用和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国内特高压电缆生产线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质量控制和人才储备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还有较大差距。此外,“由于我国生产超高压电缆的历史较短,熟悉超高压电缆生产和电网运行特点,具备超高压电缆及附件知识的人才很少,这是国内企业在超高压电缆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此外,陈培云表示,由于超高压电缆的原材料依赖进口,不利于国内企业对超高压电缆的质量控制。被他人控制,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的难度加大。但在超高压电缆的发展中,国内企业最迫切的问题是超高压电缆附件的开发和生产。目前,我国国内的高压、特高压电缆附件一直落后于电缆本体,生产220千伏电缆附件的厂家也很少。只有青岛汉源电缆有限公司、长沙电缆附件有限公司、沈阳古河电缆有限公司和江苏安瑞特高压电缆附件有限公司通过了型式试验和资格预审试验企业。因此,国内电缆厂商应加大这一领域的研发和突破。投资超高压电缆的风险很高。”对于经济基础薄弱、资金周转率差的企业来说,投资超高压电缆生产线是一项高风险工程。一般来说,一条220千伏特高压生产线的投资成本将达到1.5亿元。而这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入市场的项目,成本相对较慢。即使企业生产出合格的220千伏特高压电缆,也要通过电缆检验部门的各项检测和试验,以及挂网试运行的实际检验。因此,对于那些贷款企业,我们一定要谨慎。在此之前,河北的一家企业倒闭了。此外,杨利明表示,架设220千伏特高压电缆的企业,不仅要满足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要求,有完善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有抵御材料价格和市场需求波动的资金实力,还要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把上马特高压电缆生产线的风险降到最低。链接:万马电缆已向超高压电缆市场拓展。上市不到5个月,万马电缆投资的部分项目已进入生产调试期。”即将到来的2010年,无疑将是万马实现又一次飞跃的一年。中低压电缆产能将翻番,特高压电缆产能将由原来的一条生产线扩大到四条。2009年10月,公司220千伏超高压电力电缆通过了国家电网电力研究院的资格预审,这意味着万马电缆具备进入220千伏超高压电力电缆电网运行的资格。目前,万马电缆已投资3.2亿元进行扩建,包括4条中低压线路和3条特高压线路。王祥亭表示,未来公司计划重点发展220千伏特高压电缆,这是一个很大的领域。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地理环境对电缆的要求也不同。因此,220kv特高压电缆领域仍有技术创新的空间。版权声明:如本网站来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网”,版权归中国电气自动化网所有。请注明“来源: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转载。违反上述规定的,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从其他媒体转载的信息不代表我们的意见和对其真实性的责任。转载的信息有其来源,不存在侵权等法律问题。
排行